這次買的兩本書,除了上一篇提到的《最後的演講》外,另外買的是《阿宅的奇幻事務所:鬼鬼怪怪的謠言與真相》by 朱學恒~ 剛看到書名時,感覺像是搞笑類的,(尤其又是在朱大的Blog得知他出了這本書..) 但是看完以後,還是可以學到一些東西
雖然他是在說FOAF ( Friend of a Friend) 的鬼怪謠言,但是其實不會很恐怖,他還會提出其他謠言版本或實地訪查後的資料,也會追溯謠言的起源…書的後半部偏向歷史考據,從Part3開始就屬古時代的傳說、詛咒和歷史等,蠻有內容的。在博客來賣NT.157,只優惠到今天。
而我用《最後的演講》跟我姊交換看她帶回去的《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》,現在倒是還沒看自己的那本,而看完《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》,覺得真的不錯看!
作者: Mitch Albom(米奇.艾爾邦) 譯者:白裕承
出版社: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:2006年09月27日
內容簡介:
本書作者,米奇,曾經是老師眼中的希望。大學畢業後,他進入社會,載浮載沈,曾有的理想逐漸幻滅,人生的課題日益龐大難以面對。十六年後,他偶然與大學時代的恩師重逢,而這時他的老師只剩下最後幾個月可活。於是,他又上了十四堂他老師的課…… (來源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) |
會覺得這本書好看,多半是覺得那位老師---墨瑞提出的觀點蠻不錯的,他是社會學的老師,當他得知罹患「路格瑞氏症」,然後與學生米奇重逢後,兩人又再續師生緣,他們會一起探討生命中的許多觀點,這是修社會學的人會不斷地對話的事吧,由於之前我也曾修過社會概論,那時覺得老師講的蠻抽象的,不過他在第一堂課提到人存在會不斷地與世界(自己)對話,詮釋自己所處的環境,他所舉的例讓我覺得蠻有道理的,現在再看這兩個社會學領域的人對話,覺得和一位社會學老師當好友還蠻好的,可以聊很多,不過我應該只喜歡聽而已啦,跟還是大學的米奇個性有點像。
憑我現在還有的印象,最記得莫瑞說到一句「你覺得可怕,它才會可怕」,就像有人說的:快樂是自找的,相反的,悲傷、痛苦…都是。然後他還說到人對物質的需求太多,這是大眾一直以來的毛病,不過在這之前,看過The Story of Stuff後,已經覺得這是關乎政經的陰謀論了..= =!? 話說,這部long story雖然長(其實才20:45),但很值得一看!第四段說到我們能夠以便宜的價錢購得物品,是靠許多第三世界的人民用他們的健康換得的。而我會覺得和陰謀論有關則是出於第五段!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段,我覺得裡面提到「計畫過時」與「認知過時」很有道理。
另外,墨瑞也說到不執著於現在的心情,當他覺得悲傷的時候,他只讓自己悲傷幾分鐘,然後就會對自己說已經體會過,就let it go,不再對那感受多作停留。其他的觀點有點模糊,大概記得是要有「愛」就是了。
好像得了絕症、又能樂觀面對的人,心境都會有超然物外的感受,我相信著有《最後的演講》的Randy Pausch也是一樣,雖然我還沒翻閱這本書,但是看過網路流傳他的演講,肯定是本好書。